未来网络融合趋势:IMS 成焦点,运营商积极推进
在现在的通讯圈里,网络融合可是个热门话题。不管是中国移动的HLR兼容2G和3G用户,还是各大运营商在固网、软交换、3G网络之间进行的用户迁移,这些都表明了通信网络正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。这些运营商们的行动背后,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战略思考和巨大的优势?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
中国移动HLR的兼容能力
中国移动的现网HLR在移动领域的发展中,能够兼容2G和3G用户,这意义重大。这说明中国移动在网络发展上很有远见。具体来说,这能让2G和3G用户在同一个网络中长期共存。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,因为许多使用2G和3G服务的用户可以顺畅地继续使用他们的业务。同时,这也显示出中国移动对旧有网络资源的重视和有效利用,并没有盲目追求全新的网络体系。2G和3G网络的共存,既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,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建设单一3G网络的负担。这就像企业推出新产品时,不忘照顾老客户的需求一样。
我国人口众多,地大物博,各地网络发展水平不一。长期以来,2G和3G网络并存,缓解了部分区域设备更新缓慢、3G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。在一些偏远山区,许多用户仍然依赖2G网络基站。如果没有这种兼容共存机制,这些用户可能会流失。
不同类型网络间号码携带
号码携带,这可是让用户方便的一大好措施。因为有了统一的HLR系统,不同网络间的用户换网时可以带着号码走,这事儿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。换网得换号码,那可真是麻烦,给工作和生活添了不少堵。现在好了,号码可以带着走,这问题就解决了。用户不用一个个通知朋友和同事换号码了。这在工作中尤其明显,客户群可以一直保持联系。对运营商来说,这招能留住用户,提高换网概率,还能扩大市场份额。没有号码携带,那些小运营商可能就很难吸引新客户了。
在现实生活中,不同网络间的用户流动变得越来越常见。这种携号转网的便利性,有助于不同网络间资源的合理分配。比如,那些不再需要的2G网络用户,就能顺利地过渡到3G网络或是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其它网络。
中国电信和网通的用户迁移
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。它们通过升级固网,让网络变得更智能,还建立了软交换网络。这样一来,PHS用户和PSTN用户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了。这些用户甚至不用换号码,就能轻松过渡到软交换网络或3G网络,变成签约用户。这一切都得益于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成果。在实际生活中,可能有很多人还在用PSTN。这个措施让这些用户能更容易地接触到更先进的网络服务。
这完全可以利用原来网络的用户资源和品牌优势,快速开展新业务,这无疑能省下不少推广费用。比如,一个地方性的电信或网通分公司,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和庞大的用户群体,开展3G业务时,就能利用这种用户迁移的优势,迅速展开。
融合HLR降低建设投资
融合后的HLR在经济上有着明显的优势。它能够同时服务于GSM、PSTN、SS、PHS、3G和IMS等多个网络。从网络建设的角度看,这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的投资。在现实运营中,如果某运营商需要为这些网络分别搭建HLR,所需的硬件和其他资源投入将会非常庞大。
融合HLR单独使用,在设备投资、场地占用和后期维护人员方面都显示出明显优势。比如说,在中等城市建立网络,不用融合HLR可能得用上好几个设备和场地,但用了融合HLR后,只需一个集中地点,能省下不少场地租赁费。
业界HLR的处理能力和协议兼容性
目前,我国最大的移动HLR已经拥有了一亿动态用户。它单个功能实体的处理能力完全符合标准,这在通信网络架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这一切都得益于协议的兼容性支持。为了保证兼容性,功能实体需要提供多种协议和接口。比如,需要支持GSM网络的MAP协议,以及PSTN网络的ISUP+和MAP+协议等。这些协议就像是不同网络类型之间相互连接的“桥梁”。
全球各地,网络标准各不相同,这协议的兼容性使得全球通信网络能顺利融合。这就像国际贸易需要统一的贸易规则一样,网络之间也得有统一的或能互相兼容的协议标准,才能实现互联互通。
中兴通讯的解决方案
中兴通讯的USPP通用平台解决了数据融合的问题。这个平台可以和不同网络的用户数据管理系统配合,支持多种网络协议,让不同数据能一起存在。它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很明显。比如,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固网智能化用户改造中,它起到了关键作用,成功合并了PSTN和PCS用户的数据。它的ZXWN-HLR产品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2G和3G用户数据的融合。这个平台的应用不仅减少了设备建设的费用,还能统一管理用户数据,降低运营成本,还能提供多种业务。举个例子,一个小型运营商用这个平台后,用户管理和设备维护的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一的。
各位读者朋友,你们在使用网络融合服务时,感觉怎么样?希望你们能点个赞,把这个文章转发一下。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交流,活跃一下气氛。